焕发新活力 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事业单位******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河北石家庄:“税动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耿建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成为减企业之负、增民生之福、保发展之稳、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日,记者来到京畿之地的河北省调研采访,走进位于石家庄正定科技工业园的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淑凡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到980万元,真金白银的‘红包’加速了资金流动,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整体活力。”
张淑凡道出了不少企业负责人的心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各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惠政策落细落实,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就石家庄而言,今年1至10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7223户,同比增长8.58%。
159亿元退税款到账,真金白银“活血”实体经济
立冬节气刚过,11月10日,石家庄提前五天启动供暖,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暖意的同时,石家庄市西郊供热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文智也感受到了税收政策的温暖。
“我们公司负责全市1300万平方米11万用户的供热工作,早在供暖期到来前,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桥西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就把公司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大礼包送到我们身边,耐心细致地解读政策要点、指导如何填报。”杜文智细数着公司今年的“政策红利账单”说:“我们已经享受了留抵退税1290万元,这次还能享受向居民个人供热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免征增值税1260万元。”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退税减税的“重头戏”。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石家庄已有159.12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成为市场主体的“及时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石家庄,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落地,进一步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赋能蓄力。石家庄市高新区昌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投资建设的河北省重点项目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初期资金需求非常大。“今年我们收到的留抵退税款直接以现金形式退还,切实解决了公司流动资金的问题,有利于项目建设更加顺利地推进。”公司总经理王勇说。
对河北粟凝香食品有限公司来说,税惠政策让“丽阳晒醋”这一河北老字号的酿醋晒醋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公司负责人袁会然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享受到了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延缓缴纳税费等税收优惠22.6万元。有了这些资金,公司将扩建万坛大晒场丽阳晒醋文化园,研发原浆晒醋新品种,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桥西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苏利玲介绍:“作为河北省体量最大的区(县)税务局,我们要为7万纳税人和35万缴费人提供税费缴纳服务。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推进‘精细服务’改革,不折不扣落实税费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办税服务。通过入户走访、线上服务、‘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在享受政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开展定制服务、精准辅导,保证税费红包‘精准直达’。”
被企业称作发展“千金方”,加计扣除赋能科技创新
走进位于赵县的河北兴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多杀菌素的新项目正在建设。这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生产农药、兽药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为主,其主导产品阿维菌素发酵规模名列全国产能前列。
“我们公司今年实现了稳步发展,正在筹备上市。”公司总经理刘进峰告诉记者,兴柏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让企业有能力把更多资金投入研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政策抓手。这一政策对准的是企业研发投入,在企业研发支出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比例多扣除一部分,进而减少企业应纳所得税,为企业增加现金流,同时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刘进峰对此深有感触:“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活力之源,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公司的研发投入一直很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产生了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
记者了解到,2022年三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中,石家庄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户数、金额实现跨越式提升,在全省保持双第一。最近公布的“2022石家庄科技创新百强企业”榜单显示,石家庄百强企业研发总投入为169.7亿元,新申请知识产权3948件,新授权知识产权2537件。
11月初,石家庄正中科技有限公司圆满完成巴西饮用水处理项目,该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铝穹顶盖作为储罐顶盖,在耐腐蚀、轻量化、外观等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在环保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一直以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都是我们科技研发的重要支持,去年我们享受到375万元的研发费加计扣除额,今年前三季度已经申请享受了310万元的加计扣除金额。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快新能源协同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开发,在水治理领域创出佳绩。”石家庄正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文战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主要研发生产抗病毒类药物,这类药物研发周期长、资金回流较慢。”位于深泽县的石家庄龙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高素娜透露,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让企业实际节省税款支出400多万元,税收红利就像一副“千金方”,为企业增添了实打实的创新动能。
“小微”群体最受益,政策“红包”提振发展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是十足的好消息。”石家庄宇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俊豪激动地说,今年以来,公司累计申请缓缴了30万元左右的税款,缓解了因场地搬迁面临的新厂房租赁、设备器材搬运等多项花销带来的资金压力,对企业来说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但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尤其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有的甚至面临工资发放难及社保缴纳难等难题。
因国内外订单需求持续增多,河北汇康日用品有限公司适时扩大生产规模、购买设备器具,资金周转却出现很大困难。国家税务总局元氏县税务局了解到情况后,辅导企业申报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款18.63万元,并打通“快车道”,在3个工作日内就帮助企业完成出口退税。企业负责人郭雨萌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已累计收到出口退税1321万元,不仅速度快,还不用提交纸质材料,足不出户就能办完所有流程。同时,税务部门还帮我们对接金融机构,让我们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进一步缓解了资金压力。”
对石家庄众多中小微企业来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方式充实了现金流,起到了提振信心、激发活力的积极作用。在石家庄市已获得留抵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93%,是最主要的受益群体。在2022年三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占比超七成,同样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主力军。
政策效应的叠加,营商环境的提升,激活了石家庄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2022年,石家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5家、2899家、15262家。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缩影。目前,河北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也对河北省税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全国税务系统‘精细服务’改革的试点,河北省税务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信心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紧紧围绕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着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以税收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助力河北省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程俊峰表示。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处处都是装卸作业的繁忙生产景象。韩加君摄/光明图片
【记者手记】
严寒中的努力坚守
光明日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12月10日23时31分,甘肃省甘谷县冀城产业园的户外气温已跌破零度。在杰瑞负极材料项目现场,六七位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还在变压器前忙着做最后的检查和调试。
他们是杰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的员工。今年3月11日,杰瑞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开工建设。这是甘肃省和天水市大力支持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一期占地1000亩,投资25亿元。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性能可再生能源,而负极材料则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主要为石墨类材料。”杰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光向记者介绍,等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大型生产基地之一,还将为当地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
12月11日1时39分,随着国网天水供电公司调度中心下达送电指令,该项目顺利送电,现场发出一片欢呼声。
工程部总工程师崔树桢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近一个月以来,为了确保项目成功供电,他和同事经常加班到深夜。“现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正式供电后,车间就可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为接下来的试生产打好基础。”崔树桢说。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公司克服疫情影响,140多名员工全力以赴抓工期、赶进度,现场采取两班倒的方式,保证项目如期推进。生产部经理于文晓介绍,目前,一期项目的7个生产车间已全部封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将在春节前夕进入试生产阶段。
在项目建设现场,厂房的门窗尚未安装到位,临近冬至,当地夜晚的气温跌至零下十摄氏度。生产部员工牛倩全正忙碌地往返于120个窑炉之间,给窑炉烧煤保温。“他的责任心很强,总是不畏严寒,不怕辛苦,力争把任务完成好。像牛倩全一样,我们的员工都很敬业,知道项目现场正缺人手,没有人轻易请假。”于文晓说。
每一位员工都立足本岗、尽职尽责,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项目没有一天停工,建设进度如期推进。“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为了让投资尽快见到效益,也是为了回报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闫光说,1号石墨化车间预计在本月底率先进入试生产阶段,大家都摩拳擦掌,满怀期待。
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电焊工陈井坤在联箱分厂作业。新华社发
【基层心声】
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讲述人: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陈挺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企业责无旁贷,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
成立三十年来,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我国无线电频谱监测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华日通讯始终秉持“振兴中国无线电民族产业”的企业使命,在无线电频谱管理领域不断深耕,不断前行。
华日通讯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除了涵盖行业全系列的产品形态外,近年来还在无人机管控、铁路频谱监测、5G背景下车联网等物联网应用场景频谱监测和卫星干扰定位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为公司在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华日通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新时代十年成都制造业发展优秀企业”。
这些年来,我们企业所在地成都武侯区一方面完善政策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对接企业需求、突出精准滴灌,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和落实兑现,差异化制定7类20余项产业扶持政策,初步构建起产业全面覆盖、企业精准匹配的专业化政策体系,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营造亲商氛围,秉持“企业至上、细致周到”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行“点对点”服务、零距离沟通,努力当好企业的“贴心管家”,切实为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关怀。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成都武侯区立即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也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入学习中,华日通讯更加坚定了维护国家频谱安全、社会频谱秩序稳定的使命。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企业自身不断努力奋进下,华日通讯的发展定将迈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我们一定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采访整理)
在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的中车铁投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安装智轨电车。庄歌尔摄/光明图片
【短评】
用政策“红包”激活更多经济细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报告明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我们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调研中,众多企业负责人的话里透着他们抓住机遇、踔厉奋发的决心和信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为企业点赞的同时,也须明确,要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还要为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几年,一些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对此,国家出台诸多纾困解难政策助其爬坡过坎。
好政策还须落实好。以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例,税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截至11月10日,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3.7万亿元背后,是千千万万因获得现金流重获元气生机的企业。用政策“红包”激活更多经济细胞,不断夯实发展根基,中国经济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9日 07版)
【光明论坛】激活数据潜能 建设数字中国******
【光明论坛】
作者: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态,日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围绕如何建立和健全关于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意见,为做好数据权益配置和风险防控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也为激活数据潜能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有力的制度安排。
数据是映射大千世界的符码,数据中自有大千世界。宇宙星空、山川河流、鸟兽虫鱼、人类行为、国家治理、社会百态……万物皆产生数据,万物皆可被数据化。自人类社会产生起,数据就承载着人类对自然万物、生产生活的记录和表达。从传统数据到网络数据,从“小数据”到“大数据”,数据日益成为理解万事万物最微观、最奇妙的元素。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数据爆发增长、海量集聚,量的累积逐渐引发质的飞跃。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内,大数据技术使数量巨大、来源分散的图像、声音、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得以被广泛搜集、存储、利用,使分析、预测、捕捉隐藏在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深层逻辑成为可能,人类认知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得到极大提升。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数据原是伴随自然与人类而产生的寻常事物,但数字技术为其赋予了无尽潜能。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已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性资源,并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通过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推动生产力发展,优化生产关系,丰富人类生活,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但数据并非自在之物,而是人类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数据不仅承载着个人、市场主体与国家的大量信息,关系到公民个体人格权益、市场主体财产权益以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还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的全新特点。如何既鼓励数据的充分流通利用,又通过制度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权益配置和风险防控,就成为信息时代制度创新的重大课题。
数据相关权益配置,是数据基础制度的基础。作为世界第二数据大国,我国深刻认识到大数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所具有的战略意义。2021年公布实施的《数据安全法》明确提出“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但数据流通利用除供需双方外,还涉及协助数据产品开发的第三方服务商,情形复杂、链条悠长、风险突出。为推进数据合法合规交易,我国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数据交易所建设。在此背景下,此次意见提出探索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结构性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推动建立企业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是对数据相关权益合理配置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创新性开拓。
促进数据流通和交易是数据基础制度的核心。数据交易是新业态,也带来新问题。由于数据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除了不易计量、难于定价且合规评估复杂外,交易一旦达成,无论是买方发现“货不对版”,还是卖方认为数据已被使用,都“无法退货”。如何确保数据需求方接收到的数据来源合法合规,数据提供方交易后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决定着数据制度体系的成败。此次意见尝试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试图建立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范的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必将推动鼓励数据流通利用的制度创新。
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是数据基础制度的重点。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态,数据要素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也不断产生利益纷争。针对数据收益分配问题,此次意见既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强化基于数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激励导向,平衡兼顾数据内容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不同环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努力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强调完善数据要素收益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和落地实施,有利于从历史和全局维度深刻认识数据要素的战略价值,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02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